機器視覺檢測是利用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來模擬人眼視覺功能,實現對物體進行識別、檢測和測量的一種技術。其基本原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:
圖像獲取:
利用一個或多個CCD攝像頭來捕捉被檢測物體的圖像。攝像頭可能需要配合不同類型的照明(如白光、紅外光、紫外光等)來確保圖像質量。
圖像預處理:
對獲取的圖像進行一系列的處理,以提高圖像的質量,便于后續的分析。
特征提取:
從預處理后的圖像中提取出用于識別和分類的特征。這些特征可以是簡單的幾何特征(如面積、周長、圓形度等),也可以是復雜的特征(如紋理、顏色直方圖、邊緣特征等)。
圖像分析:
利用提取的特征,對圖像進行進一步的分析。這包括:
模式識別:使用統計方法或機器學習方法(如支持向量機、神經網絡等)對特征進行分類。
定位:確定瑕疵的位置。
測量:對瑕疵的大小、形狀等屬性進行量化。
決策制定:
根據圖像分析的結果,制定決策。例如,在瑕疵檢測中,系統會判斷瑕疵是否超出預設的標準,并據此決定產品是否合格。
輸出結果:
將檢測結果輸出,可以是簡單的合格/不合格信號,也可以是包含詳細數據的報告。在某些情況下,系統還可以自動標記或剔除不合格的產品。
機器視覺檢測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包括:
光源:提供穩定、均勻的光線,確保圖像質量。
攝像頭:捕捉圖像。
圖像處理單元:執行圖像預處理、特征提取和分析等計算任務。
執行機構:如機械臂、分揀器等,用于根據檢測結果進行操作。
機器視覺檢測技術的核心在于其能夠快速、準確地處理大量圖像數據,并做出決策,因此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。